有人开玩笑式感叹:
我蹉跎半生
竟只有血压达到了高峰
问题是我的血压
还一直处于高峰下不来了!
您知道吗?
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
每两人就有一人患高血压
而在≥80岁的高龄人群中
高血压患病率接近90%
您或您家中的老人
是否也是他们中的一位呢?
先来给高血压分个级
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收缩压(“高压”)≥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低压”)≥90毫米汞柱,且排除白大褂高血压、测量仪器故障等其他因素,非同日三次测量超过正常值,才能够确诊为高血压。目前,高血压可分为1级、2级和3级。1级:“高压”在毫米汞柱~毫米汞柱,“低压”在90毫米汞柱~99毫米汞柱。2级:“高压”在毫米汞柱~毫米汞柱,“低压”在毫米汞柱~毫米汞柱。3级:“高压”≥毫米汞柱,“低压”≥毫米汞柱。老年高血压有何特点
?
收缩压高,脉压差大
也就是俗话说的“高压高”,随年龄增长,老年人动脉硬化明显,弹性减弱,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高压”明显增高,而“低压”相对较低,两者差值也就是脉压差增大。
?
血压波动大、血压调节能力下降
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等的影响,称为异常血压波动,最常见的有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老年人血压波动大,影响治疗效果;急剧波动时,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
?
易出现假性高血压
老年人有严重动脉硬化或钙化时,可出现袖带加压时难以压缩肱动脉、所测血压值高于动脉内测压值的现象,称为假性高血压。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对于抗高血压药物的耐受较差,服用药物之后身体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降压速度不应太快、太低。
?
伴随其他慢性病
患高血压的同时,常伴有高血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等疾病。
需警惕的“危险时刻”
1、早上起床时
人体血压是时刻波动的,大多数人的血压晚上低、白天高,尤其早晨醒来后会出现“血压晨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却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针对这种情况,把握正确的用药时间很重要,降压药可在早上起床时服用,有助于避免早晨血压过高。
2、饱餐后
饱餐后,大量血液流向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心肌供血量相对减少,容易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另外,如果大量摄入高脂肪饮食,还易升高血脂,进一步增加血液粘稠度,特别是高血脂患者,更易增加卒中等发生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饮食要低盐低油,每餐只吃七分饱。
3、用力排便时
用力排便时腹压增加,会使血压骤升,有便秘困扰的高血压患者,平时应适当多喝水、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如果有必要,可使用开塞露等药物,帮助排便。
4、突然受到冷热刺激时
寒冷刺激(如:气温骤降、洗冷水澡等)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风险;高温刺激(如:洗热水澡)则会导致全身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大量涌入外周血管,造成心脑血流量减少,增加心梗、脑梗风险。所以,建议高血压患者洗澡时,水温控制在40℃左右,时间10~15分钟。
5、弯腰搬重物时
高血压患者还要尽量避免弯腰搬重物。因为弯腰时头部位置低于心脏,本就会有大量血液流向脑部,搬重物则会进一步升高脑部血压,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
6、情绪波动大时
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会刺激身体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收缩血管,导致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从而升高血压,增加脑卒中风险。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尽量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焦虑压力等,不看情节紧张恐怖的场景或影视作品。
7、突然停药时
擅自突然停药很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较大,反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如果确实需要调整用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需要掌握的控压技巧
健康饮食
老年人应注意低盐、低脂、高蛋白的原则。减少钠盐摄入,建议每日摄盐量<5克。鼓励老年人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奶,以及其他富含钾、钙、膳食纤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适当运动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起居有时,适当活动,劳逸结合。合理的有氧锻炼可有效降低血压。建议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低于30分钟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和游泳等。
戒烟限酒
应该进行严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或啤酒饮用量应分别少于每日50毫升、毫升和毫升。
保持理想体重
维持理想体重、纠正腹型肥胖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
药物治疗
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使血压逐步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切勿自行停药;在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老年病人坐起、站起时,动作应尽量缓慢。
其他
保证睡眠质量;注意增减衣物,保暖防寒;切忌大喜大悲、情绪剧烈波动;家人多陪伴,减少老年朋友的孤独感。
来源:健康中国、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