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报道中的错别字
导览
1
“冠状病毒”的“冠”怎么读?
2
“带口罩”?“戴口罩”!
3
防疫不是“狙击战”
4
是“革职”还是“辞职?
5
“抗击疫情”有语病?
6
“截止12时”?
7
应是“勠力同心”抗疫情
8
“疫情暴发”还是“疫情爆发”?
1.“冠状病毒”的“冠”怎么读?
如今,“冠状病毒”几乎无人不知,但是,媒体上、生活中,听到的既有“冠(guān)状病毒”,又有“冠(guàn)状病毒”,颇为混乱。这里想谈三点,以正视听。
首先,“冠”是多音字。读guān,是名词,本义指帽子,如“冠冕”“衣冠”,引申指像帽子一样的东西,如“树冠”“鸡冠”。读guàn,是动词,指戴帽子,如“沐猴而冠”;又特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结发戴冠,表示成人,如“弱冠”;还从帽子戴在人体最高处引申指位居第一,如“勇冠三军”,并特指第一名,如“冠军”;进一步引申,泛指在前面加上名号或文字,如“冠名”。
其次,“冠状病毒”因形状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这种球形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突起,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王冠上的突起,因此被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指外膜突起像王冠一样,这是名词用法,应读“冠(guān)状”而不是“冠(guàn)状”病毒。
第三,“冠状”被简称后,更易误读。比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简称为“新冠肺炎”,误读为“新冠(guàn)肺炎”的很普遍。来看类似的冠(guān)状动脉性心脏病,此病因冠状动脉硬化、供血不足等引起。冠状动脉是给心脏供血的动脉,从主动脉根部,分左右两支,行于心脏表面,几乎环绕心脏一周,恰似一顶欧洲王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名词特征鲜明,简称为“冠心病”后,名词特征隐匿,因此误读为“冠(guàn)心病”的比比皆是。
有此前车之鉴,“新冠(guān)肺炎”能不慎乎?
本文作者:言内
2.“带口罩”?“戴口罩”!
在全国人民全力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时候,如何预防病毒感染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事情,许多医生、专家都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各项防治措施的科普,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大家“外出一定要戴口罩”。
因而在许多超市、菜场、商店的门口,我们都可以看到醒目的标语,提醒大家戴口罩才可进入。但是有不少店家把“戴口罩”写成了“带口罩”。
“戴”“带”两字的区别虽然经常提及,但是依然容易出现差错。
“戴”是个形声字。初文为“異”,为双手举物于头的形象,义为以头顶物。后来词义起了分化,在“異”的基础上加了声符,成了“戴”字。“戴”的意思也不再仅仅是把东西顶在头上,后把东西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上皆可用“戴”,如戴眼镜、戴项链、戴手表等。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異部》中也说:“戴,引申之,凡加于上皆曰戴。”
“带”是个象形字,象古人捆扎衣服的腰带。
《说文解字》:“带,绅也。男子鞶带,妇人带丝,象系佩之形。”
古人通常用两种腰带:一种是皮制的革带,用以悬佩;一种是丝制的束在外衣的大带,围在腰间,结在前,两头垂下,称作绅。后引申泛指各种带子或带状物,又引申出携带、随身拿着等义。
现代汉语中,动词“戴”“带”分工明确,各尽其职,“戴”表示把某物加在能发挥其功能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带”表示携带、随身拿着。
口罩加于鼻和嘴之上,才能隔绝外界病毒对呼吸系统的入侵,显然应当“戴”。如果仅仅是“带”而不“戴”,岂不是白费功夫?
本文作者:施隽南
3.防疫不是“狙击战”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超级疫情”。这是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对决”,堪比战争。不少媒体称,这是一场防疫“狙击战”。很遗憾,这次防疫大战并非“狙击战”。
所谓“狙击”,指的是暗中埋伏、伺机袭击,这是一种偷袭的作战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现代战争里的“狙击手”藏于暗处,用狙击步枪进行伏击,他们经过特殊训练,精通伪装、侦察等技能,个个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
如果防疫战是“狙击战”,那么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就都是狙击手了。此说显然荒唐,医护人员何曾用出其不意的偷袭方式去防疫呢?这样做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防疫是一场防御的战斗,这次全国人民都参与的其实是“阻击战”。“阻”,即阻止、阻挡,“阻击”就是以防御手段阻止对方的行动,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目的是阻敌前进、断敌退路。目前,全国驰援湖北,会战武汉,有力地阻止了疫病的扩散,有效地阻断了疫情的发展,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阻击战”。
另外,通常认为“狙”本义指猕猴。
根据是《说文解字》:“狙,玃(jué,大猴子)属。从犬且声。一曰狙,犬也,暂(猝然)啮人者。一曰犬不啮人也。”
然而,《字源》以“一曰”为本义,认为“狙”本指犬伺机突然蹿出咬人,猕猴是假借义。这一纠正很有道理,因为它恰可与“狙击”的用法相吻合。试想,“狙”(犬)长时间不咬人,伺机突然咬人,由此引申指窥伺、伺察,再引申指偷袭,不正顺理成章吗?
“狙击”的构词是名词作状语,其结构类似“鲸吞蚕食”“鲸吸牛饮”,其解释就是像犬突然咬人一样进行攻击。如果解释成猕猴则很难说得通。且看:
《庄子·齐物论》中那则著名寓言:“狙公赋芧(xù,橡子),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以这种认知能力,怎么能完成高难度的狙击任务呢?
本文作者:每文
4.是“革职”还是“辞职”?
武汉市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因为关门(指武汉封城),最后说要问责,说人民群众有意见,我们愿意革职以谢天下。”市长此言,引起社会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