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作为健康第一杀手,正威胁着我国3.3亿人的生命健康。
心脑血管疾病你真的都了解吗?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可能由饮食不当、血管老化或遗传等因素引起。
当出现心悸、头晕、耳鸣等症状时,如果不是没睡好,就有可能是血压高,需警惕。
长期血压过高,血管壁老化加速,引起心血管堵塞,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衰等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1.坚持运动: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快走、游泳、慢跑等;
2.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6g;
3.限制饮酒: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应限制酒精,理性饮酒。
高血脂
高血脂是由于遗传、饮食、体内自由基过多等原因,造成血液内油脂含量过高,起床头晕、经常脚抽筋、视力模糊下降等为常见症状。
长期血脂高,可能会造成血管粥样硬化或斑块,引发心梗、中风等问题。
预防措施:
1.控制能量摄入:保持饮食清淡,少吃高糖、高油食物,适当多吃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和新鲜蔬菜;
2.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严格控制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3.戒烟限酒:长期吸烟和酗酒会干扰血脂的代谢,使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上升,从而引发高血脂。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心脏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功能障碍及病变,常见症状有咳嗽、气短、胸口痛,要注意与肺部疾病区分开来。
冠心病发作时,会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若未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引发心梗,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控制好“三高”:预防冠心病首先要控制好“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
2.适度运动:运动过少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日常要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
3.学会释放压力:精神过度紧张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不利于心脏健康。
心绞痛
长期冠心病后,流入心肌的血流减少,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心脏供血不足。心绞痛不止在胸口,喉头、后背、手指都可能被牵连。
心绞痛是心肌梗死的前兆,如果不及时缓解,会导致心肌不可修复的损伤。
预防措施:
1.劳逸结合: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疲劳和熬夜;
2.心态平和:保持心胸开阔,切不要大发脾气、大动肝火,保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
3.戒烟:研究表明,吸烟者发生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比不吸烟者高2倍。
心梗
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细胞持续缺血缺氧,发生坏死。
当出现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这些症状时,千万要小心,很有可能是心梗!
心肌细胞不能再生也无法修复,大面积的心肌坏死不仅影响心功能急剧下降,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预防措施:
1.避免刺激心脏:要避免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突然的寒冷刺激等;
2.饮食营养均衡: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3.定期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情况,这些指标都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
心律失常/早搏
心脏窦房结激动异常,传导缓慢、阻滞或通道异常,由此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节律异常,即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引发多种心脏问题并发症。
预防措施:
1.避免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摄入盐过多等都是导致心律失常的诱因;
2.稳定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
3.规律生活: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病可能因风湿热、粘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畸形等原因,影响血流的正常流动,造成心脏功能异常。
心脏瓣膜病会增加心脏负担,引起新功能损坏,最终可能导致心衰。
预防措施:
1.炎症疾病及时治疗: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要及时治疗;
2.劳逸结合:适当的运动和体力劳动可增加心脏的代偿能力;
3.稳定情绪:情绪激动时,会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功能不全。
心衰
由于心脏动力功能障碍,回血不充分,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功能不全,导致心脏长期超负荷运作,发展至后期心脏结构发生变化,疾病会进一步恶化。
预防措施:
1.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是基础,尤其是肺部感染;
2.重视体检:每年除常规体检项目外,要增加一个心脏彩超筛查,看有无心脏结构或功能改变;
3.科学用药:一些药物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也可能引发心衰。
好福气是一家专注于帮助慢性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调理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致力于帮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多类型的慢病患者的生活干预以及康复管理。用了好福气,生活有福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