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编辑部大鱼常笑健康
最近,上海浦东发生一起险情——一辆公交车坠河。落水公交的驾驶员姓王,今年59岁,明年3月即将退休,险情发生前,王师傅已经察觉身体不适,让乘客提前下车。之后,车辆在碰撞两辆电瓶车后坠入河道,造成2名骑车人受伤,而公交车司机初步诊断系突发心梗疾病,医院救治,身体暂无大碍。
图片来源网络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群体来说,高温来袭,更需要担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
高温遇上心血管疾病
危险危险危险!
《环境与健康》期刊中的一份《医院心脑血管疾病急诊人次关系的病例交叉研究》显示——每年夏天从6月开始,心脑血管疾病就进入了高发期,并且会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既往的统计数字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有流行病学证据表明,气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体皮下血管扩张,皮肤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脏负担加重。
当平均气温达到29℃,即为极端炎热天气,此时天气对死亡风险影响急剧上升,立竿见影;
当平均气温高于32℃时,脑卒中(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加。
步入七月,炎热夏季来袭,三伏天对于心血管的考验也急剧上升,在生活中,夏季热中风和夏季心梗是两个尤其要注意的疾病。
1.高血压患者,警惕热中风。
高温天气出现的中风,又称为“热中风”,大多属于缺血性脑卒中。
天气炎热,身体为了散热,会使体表的血管扩张,更多的血液循环到体表,大脑、心脏等器官的血流量锐减,易引起缺血。
人体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容易出现凝血,造成血管栓塞,诱发意外。
同时,气温升高,血流速度、心跳会加快,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
2.中暑与心梗,一定要分清。
天气炎热,夏季心梗也是非常需要注意提防的,尤其要注意不要把心梗和中暑症状混淆,中暑和心梗都会出现胸闷,但中暑症状往往较轻,而急性心梗是突然发作胸痛,痛感剧烈。上文的公交司机王师傅,就是因为天气炎热,兼之长期的佩戴N95口罩作业,所以诱发了心梗。
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胸痛且不能缓解,或症状虽不持久,但发作频繁,要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同时如胸闷、胸痛伴有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濒死感,或合并咽部不适、紧缩感等,更是发生心梗的预警。
发现以上情况,除了拨打以外,还应当解开患者衣服,就地休息,清洁口腔,取出假牙。
具体的急救措施,可以参考我们的往期文章。
做好下面4点
心血管风险远离你
虽然温度升高有风险,但是大家也不用太过紧张,日常做好防护,调整一些小习惯,照样可以舒适健康度夏。
01
晨练改晚练
凌晨4点至上午10点被称为脑血管疾病的“魔鬼时间”,是最容易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时候。
夏季天亮的很早温度又高,人的交感神经在清晨会很亢奋,血压和血液粘稠度上升,会增大发病风险。建议将晨练改成晚练,太阳下山以后,温度下降了进行强度较低的有氧运动。
02
喝水喝够,忌喝急喝冰
夏季炎热,汗水较多,容易导致人体缺水、血液粘稠度上升,所以喝水一定要足量,保障每天ml的饮水。
同时要注意避免喝冰水,炎热环境下大量饮用冰饮,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所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不要喝太快,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梗。
03
空调温度别太低
一些人夏季贪凉,空调喜欢对着吹一整晚,室内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容易导致脑部血管迅速收缩,从而引起脑供血不足甚至导致“热中风”发作。
使用空调时应尽量减小室内外温差,最好温差保持在5℃以内。
04
饮食忌生冷,作息要规律
中老年人要避免吃生冷食物,以免因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脑血管疾病,同时要保持规律作息,防止作息不当诱发心梗。
只要应对得当,夏季你的心脑血管一样可以活力满满,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