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传统上来说,骨性关节炎是与慢性重复性损伤相关的退行性病变。最近的研究发现,大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都伴有慢性炎症[1]。炎症反应的过程会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细胞因子,进而促进滑膜血管的生成[2]。研究表明,血管再生与骨赘的形成、软骨的破坏和膝关节疼痛增加有所关联[3,4]。
在美国,有超过万人患有膝骨关节炎,疼痛是其典型症状。对于尚不适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和膝关节注射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是,长期使用药物可能会引起肝功能障碍、肾脏功能障碍、胃肠道溃疡和镇静剂成瘾等并发症。此外,关节内注射类固醇和透明质酸疗效因人而异,并且需要重复治疗。
本文由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血管与介入放射学系的SandeepBagla及其同事发表于Elsevier旗下期刊JournalofVascularandInterventionalRadiology,主要评价滑膜组织充血栓塞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继发性疼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本文纳入20例X线片显示患有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保守治疗后难以治愈,且存在中度至重度疼痛的患者参与此项前瞻性两点预实验研究。作者对所有受试者在基线和第1个月时候的核磁共振成像进行了评估,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对受试者第1、3、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评估。所有不良事件的时间点都被记录在案。
研究发现,全部20名受试者都至少出现一侧的膝关节动脉栓塞。VAS情况有所好转,平均值从基线时的76±14mm减少到6个月随访时的29±27mm(P0.01)。WOMAC评分也有所进步,从基线时的61±12分变为6个月随访时的29±27分(P0.01)。有13名受试者(65%)出现自限性皮肤变色,并且有2名患者(10%)出现了足底感觉异常,不过在14天内自行消失。
总体来说,膝动脉栓塞疗法在骨性关节炎继发产生的膝关节疼痛治疗方面的安全性有所保障,并具有潜在疗效。未来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随机比较研究,来区分真正的治疗效果与安慰剂产生的疗效。
投稿
推荐
本文摘自Elsevier旗下期刊
扫描获取更多该期刊信息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