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动脉等,表现为大动脉硬化、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引起局部狭窄和闭塞,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卒中、下肢间歇性跛行、溃疡或坏疽等严重不良结局。

临床特点

流行病学观察到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高,而且更加年轻化,病变更广,进展更快,程度更重,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还会加速病变的发展。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糖尿病导致大血管病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高血糖,另一个是胰岛素抵抗。而其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1型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也会引起继发性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出现血脂紊乱,内皮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效应被抑制,高水平的胰岛素剌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增加促血栓形成和促纤维化因子的合成,促进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1的分泌,增加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剌激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的表达,这些作用共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临床表现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临床表现与其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以及靶器官对病变的耐受程度有关。

(1)心脏:可表现为胸闷、活动后气促、心绞痛,严重者可表现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2)脑:可有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甚至偏瘫、失语;

(3)下肢:表现为麻木、发凉、疼痛、行路不能持久、甚至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

并发症

(1)冠心病: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发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多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性肾病、视网膜病变、脑梗死、周围血管病变等),病变多重(冠状动脉、心肌微血管、心肌自主神经同时受累)、病情较重等特点,比一般心脏病危险性大、病死率高。有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75%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2/3死于冠心病。

(2)脑卒中: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大约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时间较非糖尿病患者要早10年,其中以2型糖尿病为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往往更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复发率更高、预后更差。

(3)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下肢组织或足破坏的一种病变。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血管腔隙变窄,下肢供血不足,因此会有下肢发凉的现象,同时还会发生肢端神经病变导致患者下肢以及足部感觉减退,极易导致溃疡、感染。

防治

(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早期可能无临床症状,因此,在确诊糖尿病后应该每年筛查1次,尤其2型糖尿病伴有吸烟、高血压、血脂紊乱者。

(2)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达标,控制体重,戒烟,有利于阻断或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

(3)积极应用他汀治疗,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有助于稳定斑块,阻断或延缓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同时可以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4)一旦出现器官损害,不仅要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还要注意保护受损器官的功能,这时可能需要适时的进行介入治疗。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处于一种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多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簇集的状态。众多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对这些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全面、个体化的强化治疗,可降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风险。

问题答案稍后见留言

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检出率高达20.4%,老年糖尿病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易发生低血糖等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对老年糖尿病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文糖医对话框直接点击内容分类里的“老年糖尿病”或回复“老年糖尿病”、“病例分享”等关键词就能看到病例分享内容。

《漫话糖尿病》《糖尿病生活百科》

点击购买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zlyy/143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