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秘书长陈韵岱教授:
评价冠脉粥样易损斑块的无创影像技术尚未成熟
凯德传媒: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近年来研究热门领域,目前用于斑块诊断的无创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陈韵岱教授:现阶段用于斑块诊断的无创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多层螺旋CT(MSCT)、血管超声、核磁共振(MRI)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联合CT或MRI的杂交成像技术。
近年来,MSCT评价易损斑块的相关特征有了新进展。Motoyama等研究表明,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同时有血管正性重构、低密度斑块和点状钙化3个特征诊断易损斑块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5%、60%和70%。另有研究显示,MSCT发现的“餐巾环征”是独立于其他易损斑块特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预测因素。但MSCT空间分辨率还不能显示纤维帽等微细结构,密度分辨率还不足以准确分辨纤维斑块与脂质斑块。
血管超声检查及相关技术在颈动脉易损斑块评价中的研究较多。研究显示,颈部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有助于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超声造影也是观察颈部动脉斑块结构的新方法。出现新生血管的斑块是一种易损斑块,与脑缺血事件有关,超声造影可以作为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分层的方法之一。不过,超声造影对深部血管成像质量欠佳。
MRI可区分斑块内各种组织成分,某些特定成像序列还可进一步显示斑块内的病理结构。9T以上高分辨率磁共振的出现更提高了对纤维帽厚度的识别精度。利用分子影像学和工程技术,制作针对易损斑块特异性靶点(如斑块内出血等指标)的分子探针,借助核磁共振显像的高空间分辨率,可以清楚识别易损斑块的分布位置和特点。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与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融合成像(PET/CT)或核磁成像(PET/MRI)是一种结合功能和结构的全身成像模式。早期曾用针对炎症反应的氟脱氧葡萄糖-18氟(18FFDG)和靶向细胞凋亡标志物的99m锝-膜联蛋白A5(99mTc-annexinA5)两种探针检测斑块的易损性。最近的一些研究利用纳米技术平台制备出靶向性和特异性更强,生物相容性更好的探针,可能是未来易损斑块的诊断的一个重要方向。
凯德传媒:您认为评价易损斑块的无创影像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陈韵岱教授:目前,评价冠脉粥样斑块成分和易损性的无创影像技术尚未成熟,各种检查手段各有利弊。也正因如此,开展多模态影像技术的研究,结合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无创影像领域的革新。临床上,合理选择效价比高的影像学技术预测斑块稳定性与临床预后,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对于识别高危患者并进行积极强化治疗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大会秘书长刘梅林教授:
老年和女性心血管病患者需格外重视
凯德传媒:作为本次大会老年心血管论坛主席,请您介绍一下该论坛的亮点?
刘梅林教授:老年心血管论坛是近三年设立的论坛,主要聚焦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这类患者常多种疾病并存、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其诊断和治疗也都有需要特殊考虑的情况。论坛基本聚焦于血栓、血脂、血糖、血压以及综合管理方面,还包括康复、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老年心力衰竭的特殊性,以及在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并存时如何平衡风险与获益,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将风险降至最低。
凯德传媒:您一直非常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哪里能治愈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