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传统中医养生理论,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夏”在五脏中属“心”,对应“五行”中的“火”,因此,夏季养生首先需要养心!夏季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季节,不少人常常都会有胸闷的感觉,尤其对于心脏功能欠佳者或老年人群而言,夏季更加“难熬”。那么,夏季到底应该如何养心呢?注意以下4个小细节,能让您的心脏更健康!
No.1
爱发火宜静心
四季中,夏季属火,火气通心,加上气候炎热,汗液外泄,容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好发脾气,此时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极为常见,甚至有人因此而发生猝死。
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通俗的说,人的精神活动是由心来主管的,心火一旺,就容易精神亢奋、心烦易怒,因而夏日养生重在养心。
但中医所说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心理因素。因此,夏季养生就是养心、养性,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戒骄戒躁,避免心火内生,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可以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总之,夏季“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No.2
饮食清淡宜食酸
夏季人们往往胃口不佳,食之无味,建议大家多吃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中医认为,“心主夏,心若缓,急食酸以收之”。酸味食物具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少吃苦味食物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就很适合在夏季食用。此外,多吃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等,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No.3
回家莫急洗冷水澡
夏季一出门便是一身汗,很多人觉得回家后立马冲个冷水澡很是舒爽,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冷水会使全身的毛孔迅速闭合,导致人体在阳光下吸收的大量热量无法散发而滞留于体内,引起高热,还可因脑部毛细血管迅速收缩而出现供血不足,头晕目眩,甚至引起休克。最好的办法是先休息一阵,出出汗,散掉体内的大部分热量之后再洗澡。一般来说,人体内的温度是40℃,因此用40℃的温水洗澡消除疲惫的效果最为理想;三伏天可以适当调低水温,不低于35℃即可。
No.4
适量运动,保证睡眠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汗由津液化生,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过多,不仅容易耗津伤血,还可伤及阳气,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因此,夏季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如果心脏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
中医认为,双腿是人体的第二个心脏,因此运动要迈开双腿,经常迈开双腿能够起到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运动贵在坚持,不需要剧烈运动,更不能时时中断,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又不受天气、场地等影响的运动,比如散步、快走、慢跑等,工作中不妨做做八段锦,都能起到心脏保健的作用。
在起居上,夏季昼长夜短,我们顺应自然,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因此午睡显得格外重要。午时是指中午11点-13点,此时心经当令,是养心的关键时刻,最好的做法是小睡片刻。适当午休可以让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午睡能够改善冠状动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有资料显示,午睡还可大大减少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的发病几率。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是很有好处的。
以上就是夏季养心的4个小细节
您都掌握了吗?
文章来源:凤凰健康
空白
健康小讲堂
数字肌力检查
输入
检查意义:
检测受试者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主要检测肱二头肌、三角肌中部和冈上肌、髋肌和腰大肌、股四头肌等主要肌群的肌力,并评估其运动损伤风险。
注意事项:
①检查时宜穿着宽松的衣服。
②应在检查医师的指导下保持正确的姿势。
③检查时应逐渐用力,禁止瞬间用力。
福建省二院
健康管理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