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进入脑心同治时代。”今年1月23日,在第六届安徽省中西医结合脑心同治高峰论坛上,安徽省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文明教授首次以此为题发表了主题报告。20世纪90年代,赵步长、伍海勤、赵涛等创立了“脑心同治”理论。该理论是在中医“异病同治”“脑心同源”“脑心同病”理论指导下,根据现代医学心、脑密切的生理关系及心脑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即动脉粥样硬化),经过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证明的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创新性理论。“脑心同治”理论自诞生以来,经过不断的补充完善及临床验证,在医药卫生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并形成专家共识,“脑心同治”理论、“供血不足乃万病之源”被编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的《中医学》第九版和《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临床研究》。

阅读以下文章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一个中风的患者入院住进了神内科,却要请心内科的医生一起会诊,这是为什么呢?

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下去!

1、“心脑不分家”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们国家当前发病率、死亡率最多的一个重大慢病。

为什么总是“心脑”同提?因为心和脑看似有一定距离,实则关联紧密。如心梗和脑梗,都是常见、高发病,虽划分在心内科和神经内科两个不同的科室,但它们的发病原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等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常统称为心脑血管疾病。

心梗和脑梗的发病,都与血管问题有关。即由于给心脏或大脑供血的血管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肌或脑组织缺血坏死。

就中风来说,它是发病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病。比如,很多人都可能以为中风就是脑血管出问题了,其实,这中间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心脏。因为心脏有“栓子”脱落,随血液流到了脑血管,堵塞了脑血管。由此原因引发的中风比例可达40%。

2、什么是心脑同治?

心脑同治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时治疗,二是心脑血管疾病同法治疗。对合并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上应根据心和脑的病理生理学特点,见心病兼治脑,见脑病兼顾心,以同时减轻心、脑的病理损害,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脑同治的理念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知。患者不再只是心脏病去看心内科,中风去看神内科,而是由心内科和神内科联合治疗。

不仅是会诊,手术也可以一起做,医院的房颤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手术,就是一台手术同时解决了心脑两方面问题。

3、动脉粥样硬化是祸首!

现代医学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以冠心病为主)和脑血管疾病(以脑卒中为主)的病因,是两类疾病的共同病理变化基础,也是我们提出心脑同治概念的现代医学理论依据。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生理老化现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动脉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四肢动脉等,其中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粥样硬化所引发的疾病对生命威胁最大。

冠状动脉是提供心脏自体血液循环的动脉,它所需的血液供应量约占整个心脏排血量的5%。脑的重量仅占人体重量的2~3%,但它的血液供应量却占全身供血量的20%。

所以,心和脑这两大重要器官对血液的供应要求严格且非常敏感。

一旦这两大器官发生血液供应障碍,便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

4、心脑同治不仅是治疗,更是预防!

据统计,目前同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很高,大约有40%。在每年发生中风的多万患者当中,有1/3左右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而如果能及时筛查高危人群,及早发现,及早干预,那么中风的发生几率可下降2/3;

所以,心脑同治可通过生活预防、药物预防等积极措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最大程度避免疾病带来的痛苦和给个人及家庭造成的巨大负担。

愈风宁心颗粒业务

冯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cs/143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