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寒会引起心脏病便秘会引起咳嗽

家里电扇坏了,我自己打开电扇的外壳,研究了好久,也没能找出原因,电机好像没烧坏,保险丝没有断,似乎没啥问题,可插上电源线,就是罢工——不转。看来电扇得上“医院”了!无奈中我只好将电扇扛到电器修理铺,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高招。听完我对电扇的“病情描述”,以及我对电扇的“治疗经过”,师傅也是拧下螺丝,打开外壳,然后,插上电源,直接用电笔测试是否有电。测试完告诉我,电扇没问题,电线断了!随后换了根电线,电扇就修好了。

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经过电笔的测试,轻轻松松就判断出问题的所在。不得不服,隔行如隔山,我由衷地感叹道。

小肠经受寒会引起心脏病?

这个故事原本就该这么过去了,但随后几天的一件事情,使我对修电扇的经过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可以说是更深的感悟。

一位老奶奶心慌、胸闷半个月,在医院救治,怀疑是冠心病,进行了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都没见到明显异常,服用改善心脏供血的药物后,症状倒是有缓解,医院建议她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但老奶奶发病前身体一直很好,她自己觉得心脏没问题。如果心脏真的没问题,长期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是不是会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呢?老奶奶一边服药,一边找机会咨询其他的医生,希望能够解开心中的疑惑。后来,老奶奶找到我,将检查及治疗经过详细地说给我听,希望我能帮助她解开心中的疑惑。我一边听着老奶奶的话,一边切脉。

她的左寸浮取细弱,沉取有力,舌下静脉也没有曲张,嘴唇颜色还算正常,这都不像心脉淤阻的情况。

“最近大便怎么样?”我询问道。

“别提了,上次吃东西凉了胃,这半个月肠道一直不太好,肚子总是隐隐作痛,每天大便三四次。”老奶奶开始述说起大便的事情,“也怪,每次拉稀便之后,心里总觉得空空的,就开始心慌了!”

老奶奶的病情描述,使我想起来几天前修电扇的事情,电扇是因为电线断了,所以才不转,这位老奶奶则是因为肠道受寒,手太阳小肠经收缩,影响到了心脏的气血供应。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上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脱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心与小肠是表里关系,这里的“入缺盆,络心”,就是小肠经与心经相连的证明。

老奶奶的小肠受寒,寒性收引,导致小肠经脉不畅通,小肠与心的表里联络通道受到阻断,心脏得不到小肠输送的经气,自然会感到心慌。腹泻之后,小肠经的经气减少,进一步加重病情。心脏原本无罪,只是替小肠受过罢了。

只针对心脏的治疗,采用活血通经的药物,其实除了改善心脏的血液循环之外,对疏通小肠经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所以也有效。但疾病的起因是肠中有寒,肠寒不能解决,则小肠经脉就会长期受困,这不是单纯服用治疗心脏病的药物能够解决的。就好似前面修电扇的故事,修理电线才是关键,针对电机进行修理,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想通了这些道理,我就耐心地向老奶奶讲解,她为什么心脏会不舒服,应该如何来治疗,今后应该如何来预防,饮食上有什么注意事项等。

老奶奶听完我的讲解,非常高兴,长舒了一口气:“我就说我没有心脏病,这下放心了,那你就将我的肠道治好吧!”

我建议她服用附子理中丸,平时吃点桂圆肉,一周后老奶奶告诉我,大便正常了,心也不慌了,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一点儿没有吃,感觉挺好的。

一个被怀疑心脏病,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就这样痊愈了!

这样的病人多不多呢?

很多!临床上经常遇到心慌、胸闷的病人,在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平时大便不规律,一天几次或几天一次,有的患者身体消瘦,有的却肥胖,这些人在寻求中医治疗时,都有一个相同诊断:脾虚。其实他们的病变除了脾脏,还有小肠,小肠功能不健全才是关键。

有没有小肠的问题,鉴别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切患者左寸的脉象,正常脉象是不服不沉,和缓有力。如果脉象沉细,浮取无脉,谓之小肠脉无;如果浮取实而有力,谓之小肠脉实。这两种情况都反映小肠有病变。

有些人切取左寸脉象时,感觉偏浮或偏沉,总以为是心脏的疾患,然后套用西医的治疗思路,以活血化淤的办法,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无法治愈疾患的。

便秘会引起咳嗽?

五脏之中除了心与小肠相表里外,还有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通过前面谈到的心与小肠相互影响,我们可以类推,其他相表里的脏腑也是有关联的,也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先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当人体肺火较重时,肺火下移于大肠,大肠热毒过重,就会出现大便干结,甚至便秘。这样的病人很多,平时只要吃一些辛辣的食物,就容易诱发。此时,服用一些降肺火的药物,往往能起到较好的疗效。

桑叶质地很轻,属于清轻之品,能够走上焦,清肺火。因肺火导致的便秘,用桑叶泡茶喝,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这样的病人,除了大便秘结外,还伴随有头皮屑多、毛发干燥、咽喉干燥、鼻腔干燥等表现,通过这些伴随症状,就可以判断出便秘是由于肺火过亢,影响到了大肠的传导功能,导致便秘的产生。

同理,大肠传导失常,也会影响到肺气的敛降,长期便秘的患者,肺气敛降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容易出现肺气上逆。这样的病人,受凉之后,就容易咳嗽,而且一拖就是很长时间,此时,泻大肠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我治疗过这样一个典型病例:患者陈某,女,75岁,大便干结十余年,咳嗽一周。

她是十余年来,长期便秘,大便一周一次,干结如羊粪,一周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伴胸闷,心慌,心悸。在医院用抗生素治疗三天,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于是寻求中医治疗。病人是明显的裂纹舌,剥脱苔,右寸浮实而紧,沉取有力,右关尺间郁涩,左关郁涩。

这位患者是长期大便不通畅,大肠脉实,导致肺气不降,郁积化火,灼伤阴液,体内阴液亏虚,再加上感受寒邪,肺气宣发肃降更加失调,气机上逆,所以才咳嗽不止。治疗当以养阴通便,兼解表寒为主。

我给她开了一个中药方,兼用玄参、麦冬、火麻仁等,患者才服用一剂,就解出大量干结的大便,咳嗽好了一大半,服用三剂后,咳嗽痊愈。这个案例就是通过表里关系来治病的。

其他脏腑的表里关系

五脏与六腑互为表里,五脏属阴,藏而不泻,六腑属阳,泻而不藏。浊邪停留于五脏,容易出现藏而不泻的状况,只有通过通泻六腑,以表治里,才能排泄五脏积蓄之邪气。

泻大肠可以治疗肺中浊邪。

泻小肠可以治疗心中浊邪。

泻胆腑可以治疗肝之浊邪。

泻膀胱可以治疗肾之浊邪。

降胃气可以治疗脾之浊邪。

临床上经常看到医生对黄疸型肝炎的病人采用疏肝利胆的治疗法则,这就是通过泻胆来治疗肝,如果不从胆入手,只是从肝来用药,那么肝中的邪气就没有出路,治疗就会进入死胡同。

治疗肾病病人,医生会从膀胱入手,因为只有小便通畅了,肾脏的毒素才能被排出。慢性肾病患者,尿素氮、肌酐等指标会出现异常,它们只有在小便通畅了之后,才有可能转为正常。没有哪个病人膀胱都排不出尿了,肾脏还是好的。

治疗脾脏的疾病,需要从胃入手。当脾脏被痰湿所困之后,脾脏的升清功能就会减退,运化功能也会减退。而健脾的同时,通过降胃泄浊,有利于痰湿从肠道排泄出来,只有胃的降浊功能正常,脾的升清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中焦气机才能有升有降,中焦如沤的功能才能正常,脾胃之土才能化生万物。

明白了上述道理,在治疗五脏疾病时,就需要兼顾六腑,考虑六腑的功能是否异常,从六腑入手,清泻五脏的浊邪,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泻腑来治脏,实证如此,虚证则需要针对亏虚的脏腑,补充气血。如果虚证还用泻法,还是来泻大肠,那五脏会更加亏虚,病情会更加严重。

中医食疗养生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医院是厨房。

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疗效是坚持。

赞赏

长按







































北京最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云南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cs/106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