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成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时间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构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发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病因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病发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其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化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①椎间盘变性;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构成;③椎体边沿骨刺构成;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但对颈椎病的产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医治、手术方法选择和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其实不病发,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其实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产生、发展、医治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3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延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剂,则必定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式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座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都可加重颈椎的负荷,特别在缺少正确指点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比较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2临床表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乃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痹、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安排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实验或臂丛牵拉实验阳性。

(3)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伤害的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

(3)除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多发性末梢神经炎等。

3.椎动脉型颈椎病

(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随颈性眩晕。

(2)旋颈实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枢椎关节骨质增生。

(4)多伴随交感神经症状。

(5)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6)除外椎动脉I段(进入颈6横突孔之前的椎动脉段)和椎动脉III段(出颈椎进入颅内之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发的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7)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椎体前鸟嘴样增生压迫食管引发吞咽困难(经食管钡剂检查证实)等。

6.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

3检查1.颈椎病的实验检查

颈椎病的实验检查即物理检查,包括:

(1)前屈旋颈实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压顶实验)令患者头偏向患侧,检查者左手掌放于患者头顶部、右手握拳轻叩左手背,则出现肢体放射性痛或麻痹、表示气力向下传递到椎间孔变小,有根性伤害;对根性疼痛利害者,检查者用双手重叠放于头顶、间下加压,便可引发或加重症状。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或后伸位时出现加压实验阳性称之为Jackson压头实验阳性。

(3)臂丛牵拉实验患者低头、检查者1手扶患者头颈部、另外一手握患肢腕部,作相反方向推拉,看患者是不是感到放射痛或麻痹,这称为Eaten实验。如牵拉同时再迫使患肢作内旋动作,则称为Eaten加强实验。

(4)上肢后伸实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外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步向后、外呈舒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

2.X线检查

正常40岁以上的男性,45岁以上的女性约有90%存在颈椎椎体的骨刺。故有X线平片之改变,不一定有临床症状。现将与颈椎病有关的X线所见分述以下:

(1)正位视察有没有枢环关节脱位、齿状突骨折或缺失。第七颈椎横突有没有太长,有没有颈肋。钩椎关节及椎间隙有没有增宽或变窄。

(2)侧位①曲度的改变颈椎发直、生理前突消失或反曲折。②异常活动度在颈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中,可以见到椎间盘的弹性有改变。③骨赘椎体前后接近椎间盘的部位都可产生骨赘及韧带钙化。④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可以由于髓核突出,椎间盘含水量减少产生纤维变性而变薄,表现在X线片上为椎间隙变窄。⑤半脱位及椎间孔变小椎间盘变性以后,椎体间的稳定性低下,椎体常常产生半脱位,或称之为滑椎。⑥项韧带钙化项韧带钙化是颈椎病的典型病变之一。

(3)斜位摄脊椎左右斜位片,主要用来视察椎间孔的大小和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的情况。

3.肌电图检查

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检查都可提示神经根长时间受压而产生变性,从而失去对所安排肌肉的抑制作用。

检查

CT已用于诊断后纵韧带骨化、椎管狭窄、脊髓肿瘤等而至的椎管扩大或骨质破坏,丈量骨质密度以估计骨质疏松的程度。另外,由于横断层图象可以清晰地见到硬膜鞘内外的软组织和蛛膜下腔。故能正确地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神经纤维瘤、脊髓或延髓的空洞症,对颈椎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可诊断。

5鉴别诊断1.神经根型颈椎病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椎管内髓外硬脊膜下肿瘤、椎间孔及其外周的神经纤维瘤、肺尖附近的肿瘤都可引发上肢疼痛、神经痛性肌萎缩、心绞痛、风湿性多肌痛。

2.脊髓型颈椎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

3.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需与其他缘由引发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其他缘由而至的眩晕。

5.食管压迫型颈椎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需与食管炎、食管癌引发的吞咽困难鉴别。

6.颈型颈椎病与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鉴别

因长时间低头工作,头常常处于前屈的姿式,使颈椎间盘前方受压,髓核后移,刺激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从而产生不适症状。

6并发症1.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阻塞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沙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发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构成过速使食管周围软组织产生刺激反应所引发。

2.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落、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乃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产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3.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而至。

4.高血压颈椎病

可引发血压升高或下降,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故二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

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

6.下肢瘫痪

初期表现为下肢麻痹、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随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顺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由于椎体侧束遭到颈椎骨刺的刺激或压迫,致使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而至。

7.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苏醒,不伴随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随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发基底动脉供血障碍,致使一时性脑供血不足而至。









































中医白癜风的治疗
北京那家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cs/10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