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造影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及操

冠状动脉造影的过程包括了选择动脉入路和完成血管显影的全过程。选择动脉入路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不容忽视。由于经挠动脉介入诊疗途径的广泛开展,股动脉介入途径已逐渐为挠动脉途径所取代,但是对于部分高危患者,如左主干末段、分叉病变、严重钙化扭曲病变、高龄、心功能不全等,股动脉不失为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及手术的安全。所以穿刺挠、股动脉是一名心血管介入治疗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由于股动脉内径大,血液循环不容易受损,是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途径之一。

01

股动脉解剖

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缝匠肌和内侧的股长肌组成。股动脉位于腹股沟带中点稍内侧经血管腔隙进入腹部,其内侧为股静脉,外侧为股神经,腹股沟韧带下方约2cm处为股横纹,在股横纹中点内侧可触及股动脉搏动(图1-2-1)

02

股动脉穿刺步骤和方法

(1)穿刺点的选择:

穿刺点多选在股横纹下方约2cm,股动脉搏动的正下方(图1-2-2)。穿刺点过于靠近股横纹,可能使穿刺针越过腹股沟韧带,术后无法止血;穿刺点过低,则因股动脉进入收肌管位置较深,不易成功,且有动脉分支,另有股静脉走行于股动脉下方,易造成动静脉痿。

⑵穿刺部位局部麻醉:

常用1%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先在皮下注射形成皮丘,然后沿穿刺针要经过的路径方向注入少量麻醉剂,至针头完全进入皮下或估计到达股动脉深度后在其周围进行浸润麻醉,每次注药前注意先回抽注射器,证实无回血,再行注入,以避免将麻醉剂注入血管内。一般注射5~8ml即可。注意麻醉剂不要注入过多,避免术后穿刺部位形成硬结。

(3)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

充分局麻后,以左手3个手指(注意:3个手指应在一条直线上)在穿刺点上方寻找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穿刺针斜面向上进针,当针尖有明显动脉搏动感时,即可刺破血管,见线状鲜红血流喷出,缓慢送入导引钢丝,若遇阻力,切忌粗暴、盲目送入钢丝,适当调整穿刺针多可成功。导丝到位后,即可退出穿刺针,沿导引钢丝送入动脉鞘管(图1-2-3)。注意:①穿刺针应自始至终保持一个方向直线刺入,切忌进入皮下后变换方向呈曲线刺入股动脉,这种穿刺方法极易造成股动脉鞘管打折(图1-2-4);②输送动脉鞘管时应缓慢、轻柔,如遇阻力可适当旋转输送以减轻皮下组织的阻力,特别是对已经进行过冠状动脉介入检查或治疗的患者,穿刺部位形成硬结往往增加送入动脉鞘管的阻力,此时切忌粗暴操作,避免使动脉鞘管打折、断裂(图1-2-5)。

03

引钢丝通过不畅的原因

(图1-2-6)①刺入股动脉分支小血管或毛细血管丛内(图1-2-6A);②穿刺针尖的斜面向下,钢丝往往不易通过(图1-2-6B),此时可旋转穿刺针将斜面向上或指向侧壁,多可使钢丝顺利通过(图1-2-6C);③穿刺针尖顶至动脉后壁.此时稍回撤穿刺针,即可使钢丝顺畅通过(图1-2-6D);④穿刺针未完全刺入血管腔或部分刺入动脉后壁(图1-2-6E);⑤钢丝顶在扭曲的血管拐弯处不易通过(图1-2-6F);⑥穿刺角度过大(图1-2-6G);⑦穿刺部位近心端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图1-2-6H);⑧导引钢丝近入斑块组织内或进入血管内膜下造成夹层(图1-2-6I)。

A.剌入分支小血管或毛细血管丛;B.穿刺针斜面向下,钢丝不易通过;C.钢丝顶在动脉后壁使其通过困难,轻轻旋转并后撤穿刺针,钢丝多可顺利通过;D.针尖顶在动脉后壁,钢丝不易通过;E.穿刺针未完全剌入血管腔或部分剌入动脉后壁;F.钢丝顶在扭曲的血管拐弯处不易通过;G.穿刺角度过大;H.近心端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I.钢丝进入斑块组织或进入内膜造成夹层

04

股动脉穿刺的要点

①穿刺点不可太高,防止越过腹股沟韧带:②切忌反复穿刺,应力争做到一针见血。③左手3个手指探查股动脉走行及固定股动脉时应垂直压向皮肤,但压力不宜过大和左右推动皮肤。压力过大,使股动脉管腔变窄,增加穿刺难度,同时增加穿透动脉后壁危险。④寻找明显的针尖股动脉搏动感后刺人动脉;⑤穿刺针与皮肤成30°-45°角,针尖斜面向上刺人。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后,若导引钢丝及导管通过受阻,最好在x线透视下试行导入钢丝。此时应轻柔旋转推送钢丝,以跨越扭曲、狭窄的血管,若仍不成功。可经动脉鞘注入造影剂了解局部血管情况,若血管有明显狭窄、扭曲,J型钢丝输送不畅时,可换用超滑超软的“泥鳅”导丝,常可顺利通过。若血管极度扭曲,导管不易通过,可在导引钢丝指引下更换股动脉长鞘(图1-2-7)。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ys/145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