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刘慈欣《三体》
看过三体的读者一定对书中叶文洁提出的宇宙社会学的两条公理印象深刻: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素,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不变。
实际上,这两条公理,是由刘慈欣从人类社会学中提炼升华而成的。这两条公理略作调整,就可以作为我们理解人类社会运行机制的基本理论。
本文就尝试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来讲一讲人类社会这个组织的底层逻辑是什么,组织存在及运行的基本模型,以及财富在组织中的最基础的分配规则,让各位读者从组织运行的底层逻辑的层面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富人,虽然对大家赚钱可能没什么帮助,但可以让我们对社会、对财富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知。
文章较长,先写提纲:
一、任何组织都必须向外掠夺资源,以保证生存
二、维护内部稳定是组织发展的基本保障
三、资源会自动流向对组织最重要的部位
四、阶层有序流动是组织活力的源泉
————————————————
认知决定层次、选择大于努力,独立思考使我们不盲从亦不屈从。
“不唯上、只唯实”是我等自媒体人的基本价值观。
维护普通人的利益是我等自媒体人的良心所在。
—————————————————
一、任何组织都必须向外掠夺资源,以保证生存
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生命体都看成一个由无数细胞、部位共同组合而成的组织,那么从生命诞生之初,从外部环境掠夺资源,就是所有生命体生存之必须。
小到单细胞生物,大到人类世界,但凡有机生命体,无一不需要从外界攫取资源,这既是生命的本能也是必需,也决定了这个生命体是否能够发展壮大。
但是可用的资源永远都是有限的,这就必然会发生达尔文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质上就是对生存资源的掠夺能力强弱之争。因为个体的能力有限,为了增强资源竞争能力,群体竞争就应运而生。比如蚂蚁就是典型的群体竞争策略,单个蚂蚁是非常弱小的,但是一个上万只蚂蚁的蚁群就是任何动物不敢轻视的存在了。
与蚁群类似,人类社会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就是因为人类同样需要不断地从自然界掠夺资源,甚至因为人类庞大的人口数量,必须要有远胜于动物的掠夺效率,才能够维持人类生存的需要。
小结一下:生存是人类社会组织存在的意义,高效向外掠夺资源是生存所必需。
那么以此类推,无论是国家、企业等等任何形式的人类组织,其存在的底层逻辑就是向外掠夺资源以维持组织成员的生存。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基石,不能从外界获取资源的组织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
虽然为了便于各位读者理解,我在前文中一直在使用“掠夺”这个词,实际上从外界获取资源的方式有很多——
农民种粮食,是向自然界掠夺资源
商人经商,是向社会掠夺资源
种族、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掠夺资源的终极形态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最近几年我们与美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世界的资源有限,无论是我们还是美国想要持续壮大,就必然挤占对方资源,挤占越多矛盾越激烈。
如果不能出现生产力的巨大突破,一定时间内的资源就一定是有限的,不能满足两个大国生存发展所需,就必然产生各种形式的竞争(敏感词汇不能发布,各位自行脑补吧)。
所以不要奢望他国的仁慈,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是根本对策。
二、维护内部稳定是组织发展的基本保障
仍然以蚂蚁社会为例,蚁群是有非常明确的分工,蚁后负责繁衍、兵蚁负责清除威胁、工蚁负责觅食。为了保证这种分工的稳定性,不同各类的蚂蚁身体结构都完全不一样。
但是人类与蚂蚁不一样的地方,是人类的基本构造除了男女性别差异之外,身体结构基本一致,这一点使得人类社会的组织内部成员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可以胜任组织内部更多岗位的要求。这也是人类社会各类组织想要维持内部稳定的难度更大的原因所在。
前文讲过,人类组织存在的目的是更高效地掠夺外部资源,那么为了“高效地掠夺”,组织就必须具备内部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宣传民族大团结、社会稳定等等价值观的原因,这并不是道德要求,而是生存竞争的需要。
各位可以回顾一下初中历史,但凡是历史上的强大王朝,无不是内部矛盾较弱,社会稳定的。同时也可以推论一下,如果想要化解内部的不稳定,解决内部矛盾,最有效的方法其实是增强对外部资源的掠夺能力。(有点绕,各位可以多读两遍)
理解了内部稳定对组织的重要性以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合理的推论:
公平与合理哪一个更符合组织的需要?到底存不存在真正的人人平等?
我的答案可能会产生很大的争议,如果各位有不同的观点,请不要骂我,毕竟我不是专家,只是表达自己的理解。
我的答案是,实力相近的个体之间存在平等,但是组织追求有效,追求更强大的竞争力,并不真正在乎是否平等。更多的时候人人平等是上层给普通人的安慰剂,绝对的公平从来也没有存在过。
只有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的组织,才能够维持组织的运转、才能支撑组织去高效地掠夺外部资源。
我们看到的不公平,很多时候是由于组织追求合理性,实现组织能力最大化而进行的理性选择。
组织既不会刻意制造不公平,也不会刻意去维护公平,除非暴露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组织的稳定性。
三、资源会自动流向对组织最重要的部位
前文讲到,为了维持组织的竞争力,组织需要合理地分配资源,既不会刻意公平,也不会刻意不公平。那么组织内部对资源分配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先不讲答案,先举一个例子,当我们饥饿时、供血不足时,我们的身体会优先供给哪些器官?为什么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会先手脚冰凉?如果你能想明白这两个例子,就能理解组织对资源分配的底层逻辑了。
答案非常简单:资源会优先分配给那些对组织来说最重要的部分。
对人体来说,如果能量不足,首先切断供应的是手脚,但只要人还活着就会保障心脏、大脑等最重要的器官的供血。换句话来说,如果让你选择必须舍弃几个你身体的部位才能生存,你会选择舍弃哪些部位?这就是组织的极致理性。
同样的道理,在整个社会中资源就像是人体的血液一般,会优先供给那些对给组织生存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不那么重要的部分则给予平均水平的资源。
这就是为什么在企业中,高管(像大脑)、核心技术人才(像心脏)可以获得远超普通员工的薪酬的根本逻辑。
同样的在国家内部,越是对整个国家重要性越大的行业/部门,所获得的资源就越多。
所以对于社会成员来说,想要获得更多的资源(财富),就应该想办法进入对组织更重要的部分。
我在《破局思维——我们都被困在财富的囚牢里》一文中提到过,财富的本质其实就是对资源的控制权。
讲到这里,各位读者应该明白了我的标题的含义:一个组织,不可能让所有成员都平均地获得资源(财富),无论是平均式贫穷还是平均式富裕都是不合理的。最残酷的真相就是社会并不需要太多的富人,“大脑”“心脏”这样重要的部位,只能是少数,有资源优先分配/占有权的也只能是少数。
四、阶层有序流动是组织活力的源泉
前文讲了组织追求的是资源的合理分配,比如蚁群就将这种合理性用到了极致,甚至连身体结构都进行了改变。但是人类这种高级生物和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与其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大部分人通过训练可以胜任大部分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都可以被替代。地球离了谁都照常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不能通过物理手段实现资源分配的合理性,那么就只能选择其他方法来实现组织资源的合理分配,经过数万年的演化,人类社会的所有组织基本都在通过分工这种方式来进行资源分配。长久且固定的分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阶层。
人类社会之所以不断地取得进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体的发展,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也在促进人类社会整体的发展。这一点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不同的地方,比如说猴群、狼群只能有一个占据绝对资源的狼王,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可以让我们既有政府高官、又有顶尖的富豪、还有高精尖的技术人才。
对人类社会的组织来说,实现个体与整体的共同发展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型。
整体的发展前文已经讲过,就是合理的分配资源。对个体发展来说就是努力挤进组织的重要部位,也就是弱势阶层向强势阶层流动。两者之间的均衡点就是——有序且可控的阶层流动,可以最大发激发个体的潜力,实现组织利益最大化。
阶层流动的一个极端是武力革命,改朝换代;阶层流动的另一个极端是阶层固化,停止流动。无论是哪一个极端,都会让整体社会组织的活力降到最低。
基于这一逻辑,作为资源调度的大脑——政府部门,要维持组织活力的最优解就是避免走向极端,保持阶层流动渠道的畅通。谁能够实现阶层跨越并不重要,重要是的要让所有个体有机会实现阶层跨越。(有点绕,请多读两遍)
其实,这些逻辑,所有的国家的精英都明白,只是没有人告诉我们普通人罢了。
现实中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国家一直在搞的扶贫计划,就是向弱势群体进行强制性的资源分配量的增加,用政府力量强制进行资源(财富)向下转移。
再比如,今年对地产、教培、互联网等行业巨头进行的调控、反垄断,以及“共同富裕”政策,都是对过度汲取社会资源的部位进行资源(财富)削减,避免头重脚轻。
结语:
这篇文章,我思考了很久,写了近半个月的时间,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删减。为的是尽可能用简单、直白的话把社会、组织、资源、财富的底层逻辑给大多数普通人讲明白。(虽然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我想,应该有知名的社会学家已经有这方面的著作,如果有观点上的雷同,大家也不要喷我这个野路子。我仅仅是从我自己的认知体系中,不断地归纳、总结、感悟出来这些内容。在我自己的认知体系里,我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不可推翻的真理,只有公理(公认的道理)、定理,这些不也是那些智者们对已知现象的归纳和总结而得来的么。
另外想要强调一点,本文既不提倡大家拼命赚钱,也不是在提倡大家躺平,只是想从社会、组织的生存法则里,找出我们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的方向。
改来改去,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假、大、空了,请各位读者朋友们见谅。
认知的深度真的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那些总抱怨自己时运不济的人,是不是应该更深刻地反省一下自己的选择、努力的方向,是不是与组织的需要背道而驰了。
有人总结《人生十大惨痛失误》,挺有意思的,分享一下博诸君一笑:
1、年当太监的;2、年在农村买地的;3、年积极提意见的;4、年下乡扎根和贫下中农结婚的;5、年投靠四人帮的;6、年军官服从分配转到企业的;7、年前没有买房的;8、年结扎的;9、年从雄安迁出户口的;10、年满仓A股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