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常选择股动脉、桡动脉和肱动脉作为穿刺点。常将桡动脉作为穿刺点的首选血管,其次选择肱动脉。但是,由于肱动脉位置表浅,相对较游离,易出现压迫位置不准确,常导致皮下出血,而形成皮下血肿的概率为5%-20%。有学者研究表明,血肿一旦发生,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严重血肿易并发局部感染,甚至累计全身,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上肢严重血肿的护理要点要点一之压迫止血。(此时考虑问题有血肿的原因是什么?不处理会怎样?如果处理,该怎么处理?与此同时,怎样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护士观察的重点是什么呢?)答案如下表:
除了加压止血外,还应给予哪些护理措施呢?
要点二之病情观察。
具体如下:
要点三之血肿护理。
(一)硫酸镁湿敷。方法:50%硫酸镁浸湿无菌纱布后湿敷患肢,纱布面积大于血肿面积,边缘超出2cm,再用保鲜膜包裹纱布,待纱布干结后及时更换,并强调每班交接。结果:血肿消退并不明显。原因分析:可能与患者对硫酸镁不敏感有关;可能因为硫酸镁湿敷容易结晶,作用时间缓慢,因而效果不明显。
寻求方法(二)金黄散湿敷。方法:即将凡士林加入金黄散中调成糊状,然后均匀涂抹在纱布条上,包裹并固定于血肿部位,待金黄散出现干结时再更换,每2小时更换1次。结果:上臂围及肿胀减少,血肿减轻,但组织质地变硬,皮温高,主诉有明显压痛。原因分析:根据患者体温及血常规结果示已存在严重的局部感染。可能是血液淤积导致的局部感染。
寻求方法(三)局部组织切开引流。切开后:考虑蜂窝织炎。医生对伤口反复冲洗后,在创面的最低点安置引流管引流住址内残留血液,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切口,并固定,每天换药一次。其次,根据引流的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了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护士这边,定时测量患者的皮温,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创面周围皮肤颜色改变及机体体温。同时,嘱患者切记抓挠创面,洗簌时尽量避免污水流入创口。结果,患者情况逐渐缓解,拔出引流管后,继续给予金黄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直至血肿完全消退为止。最终,患者康复出院。
穿刺处血肿是PCI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严格的常规护理必不可少,如有问题及时处理,以免问题严重化。
来源:中卫护研院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