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么刻苦,为什么总是成绩平平

"我那么刻苦,为什么总是成绩平平?”

这是不少学生在考试后,面对不突出的成绩,发自内心的疑问。

确实,在学校里有部分学生,他们在老师、同学的心目中是好学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学习非常刻苦,生怕浪费时间,有时间就学习,有时一坐就是几小时,双休、节假日的时间也不放过。但就是成绩不好,一考试就名落孙山。

面对学生“平平”的成绩,老师、家长疑惑,学生困惑、痛苦。

刻苦过,奋斗过,为什么总是成绩平平?究其原因还是“学习能力”问题。

什么叫“学习能力”?

百度百科的解释:学习能力是指能够进行学习的各种能力和潜力的总和。对个体而言,包括能够容纳、储存知识,信息的种类和数量,行为活动模式种类,新旧信息更替能力等。具体表现在怎样学以及学习效果等。

根据学习能力的内涵,针对上述学生的表现,这些学生总是成绩平平的主要原因有:

一、不能主动学习。

这类学生不能超前学习,不能主动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容,作业的内容局限于老师讲授的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是在讲新课之前,主动学习后面的知识,不是带着主动学习、超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自已不能解决的问题去听老师的讲解。老师讲什么,自已就学什么。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做题而做题。

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不要把学习看得那么神秘,有一定的智商和基础知识,很多知识是不需要老师讲解,自己就可以看懂的。况且,在人的一生中,有老师指导的时间只有几年,而大部分时间还是要靠自已学习。也就是要终身学习。想要学习有效果,方法之一就是主动学习。

二、不能正确选择方向。

方向不对,努力白废。

成功的前提就是要方向正确。汽车导航,方向对了,既省时,又省油。方向错了,你越“努力",你只会离你的目的地越来越远。同理,在学习方面也是这样。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语文天才,像朱自清、钱钟书、臧克家等。有人生下来就是数学天才。像华罗庚、谈方琳、韦东奕等。你要一个语文天才往数学方面努力、发展,从方向性来讲,这不是南辕北辙吗?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三、不能劳逸结合。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实验证明:过度便用大脑,容易让人嗜睡,脑供血不足,记忆力减退,睡眠质量降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那些“刻苦学习”的学生,只知道不能浪费时间,一坐就是几小时。却不知道长时间过度使用大脑的危害。结果是事倍功半。而有些学生看起来学得很轻松,“玩玩打打”就能考个前几名。他们取胜的原因之一就是做到了劳逸结合。

四、不能做到”抓纲”。

有个成语叫作”纲举目张”。意思是说,提起大绳子,一个个网眼就张开了。比喻要抓事物的关键。

学习文化知识,也应该这样!

看一本书,要先看目录、序言、后记、作者简介等。搞清楚本书的大致内容、重点内容,章节之间逻辑关系,写作风格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重点内容重点看,一般内容只作一般了解,不要平均分配时间与精力。

一节课,不可能时时精彩,时时重要。只要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如定理、公式等真正掌握好就行了,这节课,你也就学成功了。至于本节课老师安排的学生的演板、作业、小测验等,那都是老师在检查重点学习内容的学习效果。是针对所有学生而安排的,如果优生把重点内容真正掌握了,那么优生的学习活动,有时不一定要局限于老师教学活动的安排。

有些学生之所以刻苦学习了,但总是成绩平平,原因之一就是听课不会听重点。也就是不能做到“抓纲”。

学历代表过去,能力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未来。

同学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学习能力哟!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dzz/185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