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体就像一台机器,到了六十岁之后,身体这台机器也会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故障”。当老人常反复出现头昏、头痛,且常有心烦、耳鸣、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健忘等,就应该警惕出现了脑供血不足。虽然脑供血不足不是疾病,但危害却一点都不小。
数据统计:在60岁以上人群中,7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脑供血不足;而80岁以上老人中,脑供血不足者则要占到80%。
当出现脑供血不足时,可以如何改善?
一、补充抗氧化物质
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番茄红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其对血管的损伤,从而辅助减少脂类物质等在血管壁上沉积,预防血管管腔狭窄,以保证血液供应充足。
饮食中的蔬菜水果,如:番茄、蓝莓、桑葚、橘子等,都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每天应保证足够的摄入量。
二、适量的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使胆固醇酯化,比如鱼肉、坚果、蘑菇、奶类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对预防高血脂、保护心脑血管大有益处。
三、适量运动不可少
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辅助通畅血流,改善脑供血。
比如: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拳等;
每天晚上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20分钟,有利于血液循环。但糖尿病、静脉曲张等人群需谨慎!
四、纠正日常不良姿势
走路时,应抬头挺胸、平视前方,不要含胸驼背,以免压迫颈部神经。
坐着时,可以在颈椎处放一个靠枕,起到支撑作用,以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
睡觉时,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以10~15cm为宜。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当年龄大于60岁,更应做好预防,以免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