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又被叫做心力衰竭,就像发烧一样,是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的,如大量饮酒、心脏疾病等,风心病、高血压等引起,它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特定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有着“心脏的癌症”之称,如若进入慢性心力衰竭状态,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有很高的死亡率,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大约50%的患者在诊断为心力衰竭5年内去世。还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三种,西医药物治疗经常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那么中医是如何应对的呢?
中医治心衰病必求其本养气血补火力心阳增强心脏本身动力
如果把心脏比作一辆满载血液营养物质的运输汽车,需要把营养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但是出现动力不足却不能正常运送,就会发生心力衰竭,服用西医强心药就像是给汽车增加外推力,却不能增强心脏本身动力,而利尿的治疗就像是给汽车卸掉一些物质使心脏减轻负担,这些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医治病必求其本,在治疗心力衰竭上,和西医有很大的出入,中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观点。中医说:“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是说我们的心是人体的太阳,就像天空中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带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大地一片黑暗,万物就不复存在。如果人体中没有了太阳,血液流动就会停止,身体就会僵冷,生命就会消失。一旦火力不足,心阳亏虚,血液流动就会出现问题,造成心衰,多因大病久病,寒邪侵心,操劳过度,年老体衰,体质虚弱或其它疾病引起中医看到心衰疾病的根本问题,在诊断和治疗上更具独到的眼光和方法,进而辨证施治,通常都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主血脉,供养全身,面部表现最直观
中医认为心是五脏中最重要的脏器,有主宰全身的作用,血肉之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主血脉。心主血脉包括了主血、主脉两方面,血指血液;脉指脉管,又称经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所以有“脉为血府”的说法。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循环无端,周流不息,成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而血液运载的营养物质能供养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肉皮毛以及整个全身都得到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面部的血管最丰富,因此心功能的好坏,面部表现最直观,故有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之说。
中医通过“脉诊”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判断心脏的功能是否正常
另外,我们的脉管和心脏相通,会随之有规律的跳动,称之为“脉搏”。中医通过把脉,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称之为“脉诊”。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心脏的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功能正常,则脉搏节律调匀,和缓有力,在心脏衰弱的情况下,脉搏便会出现异常改变。
而且,由于心力衰竭,体内过多的水排不出去,在体内潴留,患者可能出现一些相关的症状,如腿肿、肝脏肿大,甚至腹水,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症状,如头晕、心慌等。而单纯的早搏,若不影响患者的供血功能,不能称之为“心脏病”。
因危重肺心病、严重心衰影响全家人生活,中医古方三个疗程逆转
江西赣州市的赵阿姨今年51岁,本来家里添孙子是全家特别欢喜,但因她肺心病、心衰、高血脂等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本就忙碌的家里又雪上加霜,不能帮忙照顾孩子的赵阿姨更是自责不已,她由于全身浮肿,看起来整个人很胖,晚上有胸闷的现象,不能平躺入睡,咳嗽厉害时容易缺氧晕过去,在医院做检查报告显示:肺泡蛋白沉积症并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全心功能不全,心功能四级,高脂血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喝了很多年的西药和中成药,效果不好,还食欲不振,每天逼着吃一点,舌象:唇舌暗红苔黄厚腻。
经亲戚介绍辗转找到广慈中医门诊,通过专属中医分析目前患者表现出来的征象已经是肺心病危重情况、心衰严重,全心功能低下,其根源在心血不调、心肌细胞活动无力,且久病脾虚,胃纳无力。通过中医系列古方重点应考虑协理心脾肺,养气血补心阳和火力增强心脏本身动力,通过温心阳、除郁热、调胃气、导支饮来解决瓣膜病心衰、肺气肿等,扭转病症趋势,坚持服用1个疗程,病情大有改观,服用了三个疗程后明显感到身体好了,去医院复查彩超,发现肺心病由重度变重度,四级心衰逆转到较轻的二级,胸闷、睡眠不好、浮肿等症状都逐渐减轻并消失了,赵阿姨也能自己慢慢地下床走走了,生活上自己能解决了,给家里减少了负担,让家人欣慰不已,并大力支持其继续服用,六个疗程生活完全能自理了,病情好了一大半,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赵阿姨相信很快就能康复了。
重视防治心衰谨防并发症危及生命
广慈中医门诊专家在临床实践中非常重视防治慢性心脏衰弱,发现一些中药对其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在方剂中经常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选用,葶苈子、黄芪、丹参、黄芪等,适当运用不仅能强心、养心、活血化瘀,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同时心衰患者往往合并多种疾病,一定要尽早检查识别并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严重危及生命,另外心衰如同一架马车,车载过重,马拉着费劲,所以还建议广大患者戒酒,补水要量出为入,一定要低钠饮食,监测体重变化,尽量不要感冒,积极乐观地对待疾病的治疗,相信中医几千年的魅力和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