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浅析冠心病之中西医康复治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由于心脏营养血管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影响心脏的功能,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一直呈持续上升阶段,到年,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将可能达到万。而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式,心脏康复疗法已得到广泛共识。以下笔者将通过有关文献的研究,对冠心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加以介绍。

现代心脏康复的理论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对冠心病的研究,目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心脏康复医学相当普遍,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刚刚处于萌芽阶段。WHO提出心脏康复的定义是使心脏病者恢复到适当的体力、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使患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在社会上占有地位的一切措施。多项研究表明,对于冠心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运动疗法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运动疗法是冠心病康复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运动学、生物力学和神经发育学为基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变化,通过有氧训练,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及耐力运动,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缓解小动脉痉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长期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以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改善血管顺应性。

运动可以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三酰甘油(TG),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血脂作用的大小主要与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有关,可以有效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运动还可以提高骨骼肌对氧的摄取能力,改善骨骼肌氧利用能力,提高机体的最大摄氧量,血流动力学改善。促进冠脉侧支形成和冠脉舒缩,增加心搏量和冠脉血流量,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增加电稳定性。可促使阻塞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以增加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从而改善冠脉系统供血,增强心脏的工作效率。

此外,各种冠心病均可与抑郁症同时发生,而且在冠心病患者中伴有高水平抑郁状态的比例高达31.5%~60%。KanjiN等研究发现,主动运动训练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发生频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

中医康复对冠心病的作用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在心,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气滞、血瘀、痰浊、寒凝、正气不足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但心与肺、肝、脾、肾关系密切,四脏功能失调会影响到心主血脉之功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近些年来,中医康复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潘启焕观察72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方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消心痛、倍他乐克等常规治疗,发现观察组显效80%以上。

伊文刚在冠心病抗凝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温阳中药复方(制附子、红参、麦冬、葶苈子、五味子、茯苓、白术),对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观察,发现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明显。

李晓伟通过中医化痰通阳汤剂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发现,经此方法治疗患者,在总疗效,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减停率方面改善明显。

遇准等采用中医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冠心病观察例患者,临床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等西药的基础上,加服自拟通脉逐瘀汤,药物组成:丹参、桃仁、郁金、檀香、藏红花、陈皮、制半夏、瓜蒌。康复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中医康复综合疗法:针灸治疗,取穴心俞、厥阴俞、内关、通里等;推拿治疗,取穴内关、神门、心俞、肺俞、肾俞、命门等;穴位敷贴,取穴膻中、(双侧)内关、中脘等。经研究,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优于临床组。张琳等采用针刺内关、合谷、三阴交、郄门、心俞、至阳、膻中配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与单纯西药治疗相对照,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心功能都得到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大肌群节律性运动,作为中医传统健身方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望

冠心病康复的临床价值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肯定,尽管这个概念的提出已经有几十年,但我国心脏康复的发展则刚刚属于起步阶段。进行有效的冠心病康复治疗,可以更好的执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对患者产生长远的影响。正如胡大一教授所说,中国的心脏康复之路还很远很长,但已势在必行。而作为一种独特的综合治疗方式,中西医结合的冠心病康复治疗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dzz/1519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