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超声波能使神经兴奋性增高,传导速度加快,减轻神经的炎性反应,促进神经的损伤愈合,提高痛阈,减轻疼痛。因而对周围神经疾病,如神经炎、神经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超声波作用于末梢神经可引起血管麻痹、组织细胞缺氧、继而坏死。中枢神经对超声波显示较高的敏感性,一定剂量之内,超声波对中枢神经的作用如下:作用于大脑可刺激细胞能量代谢,脑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加速侧枝循环的建立,加速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作用于间脑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作用于脊髓可以改变感觉、运动神经传导。
2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超声波主要影响心脏活动能力及其节律。小剂量超声波使心脏毛细血管充血,对冠心病患者有扩张动脉管腔及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有一定疗效。治疗剂量超声对血管无损害作用,通常可见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低强度超声作用下,血管器扩张;在较大剂量作用下,可引起血管收缩。
33.对骨骼的影响小剂量超声波多次投射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及骨痂形成。
44.对结缔组织的作用结缔组织对超声波的敏感性较差,对有组织损伤的伤口,有刺激结缔组织增长的作用;当结缔组织过度增长时,超声波又有软化消散的作用,特别对于浓缩的纤维组织作用更显著。因此超声波对疤痕化结缔组织有“分离纤维”作用,有使“凝胶变为溶胶”的作用。在临床上亦可见超声波对疤痕有较明显的软化作用。
55.对皮肤的作用超声波作用于皮肤可提高皮肤血管的通透性,使皮肤轻微充血,但无红斑。超声波可增强皮肤汗腺分泌,促进皮肤排泄功能,增强真皮再生能力。
治疗方法?01直接接触法将超声波头直接和治疗部位的皮肤接触进行治疗。此时在皮肤和声头之间应加耦合剂。
(1)移动法:该法最常用。治疗时声头轻压皮肤,在治疗部位作缓慢移动,移动速度以每秒1-2厘米为宜。
(2)固定法:较少采用。将超声波声头以适当压力固定在治疗部位。此法易产生过热而发生“骨膜疼痛反应”,故治疗剂量宜小。
02间接接触法01水下法:治疗时将超声波声头和治疗肢体一起浸入36-38℃温开水中,声头与皮肤距离1-5厘米,剂量要比直接接触法稍大。此法常用于不规则的体表,局部痛觉敏感的部位或声头不便直接接触的部位如手指、足趾、踝、肘、溃疡等。
02辅助器治疗法:常用有水漏斗法,水枕或水袋法。后者是用薄橡皮膜制成袋,灌满煮沸的温水,然后再涂接耦合剂进行治疗,用于面部、颈部、关节、前列腺、牙齿、眼等不平处。
03聚集照射法:利用凹面镜和声透镜将超声波高度集中在某一部位而获得大能量超声波的作用,以做特殊治疗。如治疗肿瘤时用。
治疗剂量1.治疗强度:以0.4-1.5W/cm2为宜,水下法、水枕法时强度可稍大临床多采用低、中等强度。
2.治疗时间:总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多选择5-10分钟。固定法要比移动法治疗时间要短。
3.疗程:一般治疗次数5-10次,慢性病15-20次或更多。每日或隔日一次。疗程间隔1-2周。
适应证1、外科疾病:软组织扭挫伤、乳腺炎、颈椎病、运动支撑器官创伤性疾病腰痛、肌痛、肩关节周围炎、增生性脊柱炎、颞颌关节炎、腱鞘炎、退行性骨关节病等。
2、皮肤科疾病:荨麻疹、瘙痒症、硬皮病、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等。
3、神经科疾病: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脑外伤、神经炎、神经痛、幻肢痛、坐骨神经痛
4、其他:脑血管病偏瘫、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眼视网膜炎、玻璃体混浊、营养不良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胃肠功能紊乱。
禁忌证恶性肿瘤、急性全身性感染、高热、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的心区和星状神经节、严重支气管扩张出血倾向、感觉神经异常的局部、儿童骨骺部、孕妇腹部等。
康复医学科门诊位置
医院门诊楼一层西侧
康复医学科病区位置
医院1号住院楼15层
门诊时间咨询电话
普通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
主任门诊时间:周四上午
门诊:-转
病房:-转
如果您对康复治疗存在问题,欢迎于本微医院康复科或拨打病房电话或门诊电话,我们会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意见,帮助您早期康复!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可联系删除
图文编辑:朱海燕
审校:张伟东主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