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东方的两个巨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主席和周总理。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他得出一个形象的结论:“如果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总理,中国的革命则可能会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
周总理晚年是啊,如果说毛主席是天才的舵手,有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创造性的大局观,那周总理则是他身边最好的助手,如同大管家一样,将共和国的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尼克松还说道:“他(周总理)的精力是惊人的。我注意到在一些时间较长的会谈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谈双方的年轻人逐渐感到困倦,翻译也显得语调不清了,但是74岁的周恩来却始终反应敏捷,态度强硬和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从不离开正在讨论的议题,从不延宕时间影响讨论,也不要求休息。”可尼克松不知道的是周总理当时的身体早已很不健康了。
吃饭时间都没有从黄埔军校时期起,周总理感到疲劳时,他习惯往太阳穴上擦点清凉油。偶尔也会来点香烟,刺激一下疲劳之极的神经。过度疲劳,他就会鼻血流个不停,用棉花球都塞不住。此时,他只能在沙发上靠一靠,用凉水浸过的毛巾覆盖在他的前额上。等鼻血稍微停下来,又马上去工作。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工作中,他的身体就这样被熬坏了。
不久,周总理就被患了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每当工作紧张或过度劳累后就发作心绞痛,并有心律不齐,心律过速等症状。为了能正常工作,他需要每天吸氧,每天吃药四次,在他的衣服里始终放着备用的药物。但在外人眼里,他永远是那个风度翩翩、精神奕奕的总理。
呕心沥血工作由于事务众多,周总理连睡觉的时间都很少,在最忙碌的时候,每天只休息2、3个小时,有时甚至几昼夜不停地工作。没有时间吃饭,工作人员只好在粥里放点菜泥和肉末,倒在茶缸里,让总理一边工作,一边吃点东西。
当时周总理已经年近70,又患有心脏病,怎么能吃得消呢?这让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得很心疼。他们不得已请来邓颖超,让她帮着劝劝周总理注意休息,可是仍然不起作用。
少有的娱乐活动不得已情况下,周总理身边工作的秘书、医务人员、警卫员、炊事司等凑在一起,联名写了一张大字纸,并贴在周总理办公室的门上,写道:“请求你改变现在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性,才能适应你的身体变化情况,从而你才能够为党工作得长久一些更多一些。”
看到大家贴在门上的大字报后,周总理很尊重大家的意见,亲自用笔在上面写下了回复“诚恳接受,要看实践”,言下之意就是大家的心意我领了,但是能不能好好休息,要看工作的情况。
大字纸事实上,总理依然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累了,用热毛巾擦把脸;困了,在额头上擦点清凉油;疲乏极了,就站起来散散步,再继续工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周总理就像“春蚕’与“红烛”,将自己的全部心血无私地献蛤了人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字报钉在周总理办公室门上很长一段时间,后来由秘书亲手将他揭了下来,并收藏在周总理的办公室里。总理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将这张大字报婚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供后人参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