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九高一少”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像老王如此全身多发血管病变的人越来越多。究其病因,我们常能发现隐藏在血管病变背后的“祸首”:九高一少。“九高”是指高年龄、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肌酐、高血黏度、高血压、高体重、高压力,而“一少”即运动减少,医学上也称为“代谢异常综合症”。
二、“九高一少”促发血管危机
血管遍布于人体全身,因此血管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局部脏器的病变根源是血管疾病的局部表现。有调查显示我国内地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患心血管病,每年死亡超过万例,平均每10秒钟一例,占总死亡人数的45%左右。我国每年用于心血管的医疗费用高达.17亿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者1.6亿,糖尿病患者超过万,肥胖、超重者2亿,烟民3.5亿,被动吸烟者9亿,这些人都是血管疾病的“后备军”。血管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九高一少”已致使血管病在发病人群中日益呈现“全民化”,在发病部位趋向“全身化”。血管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疾病危机。
三、“九高一少”使血管伤痕累累
“九高一少”已严重威胁人体血管系统的健康。在正常情况里,人体内的血管有完整的内皮,血管内皮就像是河堤,河堤平滑坚固,河水就能顺畅的流淌,如果河堤不坚固,在河水的侵蚀下就会出现塌陷、管涌,堵塞河水的畅行,造成洪水泛滥。人体的血管内皮在“九高一少”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受到损伤,受损的血管内皮会变得像河堤受洪水侵蚀一样表面坑坑洼洼,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的连接也像河堤在水的侵蚀下变得不光滑连续。血液中升高的脂质、凝集的血小板附着在不平的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全身血管多发病变、影响血流供应;同时血管内皮受损,血管的弹性也会变差,有时还会出现血管痉挛,最终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心梗、脑梗等供血不足事件的发生。
1.脂质浸润
在这些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首当其冲。高血压不止是血压升高,更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每10位门诊高血压患者中,就有5位有糖代谢异常,其中有3.5位未被检出来。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比例高,已成为中国高血压重要流行趋势。高血压可以引起小动脉痉挛,并进一步引起小动脉内膜和中膜的破坏,使得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小。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血压引起的一系列血管疾病,常见的高血压并发症主要有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脑病、慢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高血压危象,发病时往往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
2.高血脂
主要指的是血管破坏严重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血脂增高会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流速度减慢,时间长了还会破坏血管内皮,使内皮变得不光滑,血液中的垃圾就会附着在血管壁上。同时我们知道血小板在人体是发挥止血功能的,血小板凝集在一起也会形成血液中的"垃圾"。这几种血液中的"垃圾"组合在一起就会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心脑血管硬化和堵塞。
3.高血糖
高血糖即糖尿病。根据目前的研究,威胁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是血管病变,约70%以上的患者死于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而且血管病变十分广泛,糖尿病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如果糖尿病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他会比其他人更早发生心血管疾病,而且对全身造成更大的损害(图1)。高血糖同样能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也能使血液变得粘稠。
图1糖尿病导致的全身各处病变▲
4.高尿酸
是指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高于正常,“痛风”即与高血尿酸有关。尿酸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高尿酸的患者往往伴有高血脂和糖尿病,而高尿酸也是通过高血脂、高血糖间接引起一系列血管疾病(图2)。
图2高尿酸不仅损害关节,还影响血管▲
5.高血黏度
可造成血液淤滞、供血不足、血管损伤、局部缺氧和酸中毒,甚至形成血栓。而血栓的形成犹如在血管内埋下“地雷”,造成肢体肿胀、缺血、组织坏死,严重者危及生命。
6.高年龄
血管疾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老年人血管逐渐老化,结构和功能逐渐退化,血管疾病发生率升高,55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倍。血管疾病多数历经慢性发展的过程,以上所提及的致病因素往往通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作用才表现出各种症状,医院检查。因此,35岁以后,甚至更早,就要重视对血管疾病的预防。
7.高体重
与超重肥胖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部分癌症、痛风及骨质疏松等。大量前瞻性研究表明,体重指数超标是冠心病、脑卒中,特别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8.高心理压力
工作疲劳、压力过大,会造成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出现心动过速、易激动。如果缺乏体育锻炼,极易罹患高血压病。精神紧张因素长期存在,血压的升高便会成为一种持续状态。
9.运动减少
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容易放弃的便是运动。身体缺乏运动使发生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增加50%。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运动,吃进去的食物所转化的能量无法消耗,就会变成脂肪储存下来。然后,体重指数越大,血压越高,血糖、血脂均明显升高。间接引起血管疾病。有资料表明,在年轻时就一直坚持运动的人,其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长期不运动的人群。
四、控九多一少防血管疾病
如果你有“九多一少”中一种危险因素,你不一定会发生心血管疾病。但是,你拥有的危险因素越多,你发生血管疾病的可能越大。血管疾病多是慢性疾患,病程较长,因此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更为重要,控制“九多一少”,全面预防才是减少血管疾病的根本。
问题⑴有问必答问:什么是糖尿病?答:糖尿病(diabetes)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组织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或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减弱)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临床上以血糖高为主要特点,“三多一少”是其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
问题⑵有问必答问:糖尿病的有哪些分型?答:糖尿病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80%以上。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大削弱,从而形成体内的胰岛素相对缺乏。
问题⑶有问必答问:糖尿病的如何诊断?答:通过以下方法诊断:①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②空腹血糖FPG≥7.0mmol/l(mg/d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③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时2h血糖≥11.1mmol/l(mg/dl)。葡萄糖负荷使用的是75g无水葡萄糖并溶于水中口服;④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mmol/l(mg/dl);满足以上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高血糖,应进行重复测试以明确诊断。
问题⑷有问必答有想法的人太多了,敢说出来的人太少了。
问题⑸有问必答问:糖尿病好发于哪个年龄段?答:目前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在30—45岁的“事业型”人士中糖尿病发病增长最快。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约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
问题⑹有问必答问:哪些人易发糖尿病??答:直系亲属中患有糖尿病者;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病、高尿酸血症病史的人群;40岁以上,体力活动少或热量摄入增多的人群;肥胖或超重;妇女有分娩巨大胎儿(超过4kg)史或曾有妊娠血糖升高者;出生时体重在4kg以上的人。
问题⑺有问必答问: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是什么?答:加强患者关于糖尿病知识的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和血糖监测,配合药物治疗。
问题⑻有问必答问:糖尿病监测内容有哪些?答:每日1次血糖,每月一次体重、血压,每3月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半年一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能、尿蛋白、心电图检查。
问题⑼有问必答问:有哪些表现的人应怀疑糖尿病?答:当你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或有以下情况时,容易患糖尿病,医院做必要的检查,以确诊或排除糖尿病:如有糖尿病家族史、巨大生活压力、多食、肥胖、老龄、缺乏体力活动、既往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或曾分娩过巨大胎儿的妇女。
问题⑽有问必答问:什么是糖尿病足?答: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题⑾有问必答问:中药根治糖尿病?答:目前,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尽管中医学博大精深,但中药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得到医学界一致认同的是:中医、中药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一定的预防和延缓作用,但也无法根治糖尿病,那些自称能根治糖尿病的“中药”是不存在的。
问题⑿有问必答问:为什么男性容易发生高尿酸?答:因为女性可以分泌雌激素,而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而男性喜饮酒,贪食含高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有医生统计,筵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也多,因为火锅原料主要是动物内脏、虾、贝类、海鲜,再饮啤酒,都是高嘌呤食物,涮一次火锅比一顿普餐摄入嘌呤超过10倍。
问题⒀有问必答问:尿酸降至正常后就不需要降尿酸药物治疗了吗?答:降尿酸药物需长期使用,使血尿酸水平保持在5.5mg/dl(μmol/L)以下。因此应教育患者长期随诊,定期检测血尿酸及相关生化指标,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控制病情进展。切不可一次血尿酸化验正常即自行停药。
问题⒁有问必答问:对含嘌呤蔬菜是否也应回避?答:富含嘌呤的蔬菜很多,包括蘑菇、菠菜、花菜、鲜豌豆、扁豆、四季豆、青豆、芦笋、黑木耳等。由于嘌呤含量偏高,很多病人对此类食物敬而远之。不过,有研究表明,同时富含膳食纤维、叶酸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对高尿酸人群具有保护作用。植物类食物是中国人蛋白质摄入的主要来源,适度摄入富含嘌呤的蔬菜并不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问题⒂有问必答问:痛风患者是否该远离所有酒类饮品?答:痛风患者应该忌饮酒,尤其是啤酒。但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有某种程度稍微减少痛风的风险,如果每天摄入不超过10克葡萄酒的话,反而还能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
问题⒃有问必答问:痛风患者寿命是否会缩短?答:在发现患有痛风后,如果能进行系统治疗,加强自我保健,使血尿酸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尽量较少血管的损害,并避免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不出现痛风石和肾脏损害,则完全可以带病延年,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寿限和生活。
问题⒄有问必答问:痛风能否根治?答:很多人认为痛风不可被根治。事实上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习惯,治疗痛风就如同治疗所有慢性病一样需要调整生活的基本习惯。所以只要能改善饮食,适当锻炼和配合药物治疗,就能把病情消减到最低程度。
医院血管外科景在平主任、冯睿副主任主编的《血管通》科普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