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查出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表明血管已经发生了堵塞,是这样吗?这样的说法只说对了一半,血管堵塞的发生有一定的过程,而低密度脂蛋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理解呢?低密度脂蛋白的全称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属于胆固醇的一种,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在心脑血管病比如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的发生中起着非常大的“坏”作用,不少人会以为正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高了才堵塞的血管,真的是这样吗?血管之所以会堵塞并非很多人想象的类似于在河道中扔进去几块大石头那样,而是由于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后,大量脂肪从损伤处进入并沉积在血管内皮下,进而引起脂肪炎性改变形成粥状脂质物使血管壁变厚变硬,就发生了经常说到的动脉粥样硬化,当脂质物集结成团时就形成了斑块。斑块是突出血管内表面的,使得血管的管腔变的狭窄而影响血流的正常通过,此时就会引起供血不足,如果斑块发生了破裂,其中的脂质物暴露在血液中吸引大量的血小板聚集形成团块,这就是常说的血栓,血栓形成非常迅速,可以瞬间堵塞血管中断血流,就发生了心肌梗塞或是脑梗塞。由此可见,导致血管狭窄的是斑块,造成血管堵塞的是血栓。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呢?脂肪要想进入血管内皮,必须依靠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运输工具运送进去,当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时被运送进去的脂肪也就会更多,加之血管内皮在受损的情况下给低密度脂蛋白的进入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机会,因而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更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也就会越大。所以,对低密度脂蛋白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正常人防治血管粥样硬化有积极的意义,对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人来说,因为存在血管内皮受损的可能,因此对低密度脂蛋白要有更加严格的控制,如果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为了避免血管病变引发血栓形成,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更低的水平就成为了治疗是否能取得成效的一个关键所在。正因如此,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研究中对低密度脂蛋白给予的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