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ldquo心脏不适rdquo

一位女士56岁,从呼和浩特来海口看望自己的母亲

平素心脏不适已有半年,并未做系统的治疗。平时工作比较累,常熬夜。

来到海口一周以后,早晨5点突发胸闷气短,不能正常睡眠,伴有心悸,大便稀,自服治疗心脏的药物,未缓解。

听说呼医院在海口开了分院

联系到了我们这里

因为住的地方在澄迈县,比较远,所以开汤药进行治疗。

院长开中药3副,拿到中药第二天,心悸突然加重,咽部到心前区憋闷。

医院太远,怕心脏突发不适不便就医,

当晚赶到妙峰弘医中医门诊部由胡静院长亲自进行针灸、艾灸治疗。

腹诊,中脘处有痞块。脉浮数,弦滑。自觉憋气心慌,且伴有腹泻,腹泻后症状加重。

当晚施治后,病人憋气心慌症状减轻,夜间未有明显不适。通过3天针灸、艾灸及中药汤药治疗,病情好转

不日,满意而归。

中医治疗心脏疾病在于准确的辩证,患者素体脾胃虚弱,时有腹泻,心脏供血差,心慌心悸,但平日服用治疗心脏药物未缓解,是因为本病病位在脾。

《黄帝内经》曰: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

有很多看似是心脏不适的患者,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脾胃导致的,脾的支脉别上膈注心中,和心脏的关系密切。这个患者还出现了腹泻的情况。

往往在脾胃不适时,心悸,心慌,憋气症状加重。还有饮食过饱,吃难以消化的食物也会出现,这是由于脾不运化引起的心脏供血不足。

辩证不准确往往效果就会比较差,从而影响治疗。

最后患者带来了诚挚的感谢

青年中医魏文超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obmlc.com/wadzz/151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