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概述和特点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表现为一种疾病长期持续存在的状态,其主要特点包括:
①病因复杂,其发病与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②起病隐匿,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
③病程较长,随着疾病的发展,表现为功能进行性受损或失能;
④难以治愈,疾病一旦发生,表现为不可逆转,很难彻底治愈;
⑤预后较差,疾病后期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已经成为全球死亡与疾病负担的主要病因。
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
慢性病危险因素分为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大类。其中,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便可进一步演变为中间危险因素并导致各种慢性病的发生。之所以称之为中间危险因素,是因为它们既是可改变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共同作用所带来的异常结果,同时也是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直接危险因素,换言之,中间危险因素既是上游危险因素的结果,也是下游疾病的原因。见下表
慢性病主要社会危害
1.慢性病严重危害居民健康,慢性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预后差、并发症多、残疾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危及居民身心健康。
2.慢性病不断加重经济负担,由于慢性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导致居民卫生服务需求增长和卫生服务利用上升加快,给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某些地区甚至陷入因病致贫和因病返病的困境。
恶性肿瘤
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这些疾病的共同特征是体内某些细胞丧失了正常调控,出现无节制的生长和异常分化,并发生局部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恶性肿瘤从组织学上分为上皮性的癌、非上皮性的肉瘤及白血病。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器官的任何组织,其发病与有害环境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及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1)吸烟
2)乙型肝炎病毒及其他病毒感染
3)膳食营养因素
4)职业危害
5)其他环境因素
高血压
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1)高钠、低钾膳食
2)体重超重和肥胖
3)饮酒
4)其他危险因素
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
1)1型及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少见,以2型为主,约90%。
2)男性略多于女性(11.1%比9.6%)。
3)民族间有差异,满汉较多(约14.7到15.0%),藏族较低4.3%。
4)经济发达地区明显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
5)未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基数较大,据年调査显示,未诊断
的糖尿病患者约占总数的63%。
6)肥胖和超重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加。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者升高了2倍。BMI越高,糖尿病患病率越高。
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肥胖(或超重)
3)身体活动不足
4)膳食因素
5)早期营养
6)糖耐量损害
7)胰岛素抵抗(IR)
8)高血压及其他易患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以及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
脑卒中
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总称,指一组发病急骤的脑血管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脑卒中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脑梗死
①多数在安静时急性起病
②病情几小时或几天内达高峰
③临床表现觉得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2、脑出血
①多在情绪激动时或急性起病
②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常伴有头痛、呕吐等。
3、蛛网膜下腔出血
头颅CT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不可变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家族遗传;可改变因素:高血压(是脑出血和脑梗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脏病(心房纤颤)、糖尿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吸烟、酗酒、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低小于4.1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的危险)、颈动脉狭窄、肥胖;其他因素:高同型半光氨酸、代谢综合征、缺乏体育活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促凝危险因素。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